粵改越強
  ■新快報特派記者 於楊
  新快報訊 “改革是今年最重要的工作任務,是今年的頭等大事。”在今年初召開的廣東省委十一屆三次全會上,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一語定音。日前,胡春華在參加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又強調,要以改革創新精神推動廣東實現新發展。“改革”一詞,如今已深入廣東的骨髓,成為解決現有問題、重塑廣東競爭力的必經之路。
  在全面深化改革起步之年,廣東各地將如何找準定位,繼續高舉改革大旗?兩會期間,新快報記者採訪了潮州、湛江、清遠、佛山、東莞、江門六市市長,邀其暢談下一步改革計劃併列出改革清單,為重塑廣東競爭力尋找新的突破口和增長極。
  潮州:將建城市軌道推進汕潮揭同城化
  “整個社會的資源真正由市場來決定配置,要讓外面的資金、人才、技術來找市場,而不是來找市長。”
  ——李慶雄
  潮州市市長李慶雄表示,下一步發展中,潮州將進一步簡政放權,構建公平、開放、透明的市場環境。同時,汕潮揭三市間將建設城市軌道,推進汕潮揭城市群同城化。李慶雄說,交通條件的改善,給潮州發展帶來了歷史性機遇。現在潮汕機場通航,廈深鐵路通車,有很大的改善。去年以來,根據廣東、福建兩省的合作協議,潮州已經跟福建漳州共同計劃構建一個閩粵經濟合作區,在饒平跟漳州交界的地方,初步規劃啟動區100平方公里。
  李慶雄說,整個社會的資源真正由市場來決定配置,要讓外面的資金、人才、技術來找市場,而不是來找市長。政府要轉變職能,服務意識要加強,服務要提速。
  湛江:打造“海上湛江” 做大做好臨港經濟
  “與投資者一起把底線守住,在經濟發展的同時,湛江要依然藍天白雲。”
  ——王中丙
  湛江市市長王中丙表示,改革開放前30年,湛江主要還是在“陸上湛江”發展。如今,湛江的優勢和潛力體現在“海上湛江”方面。
  王中丙說,省里提出來建設“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”,對湛江是一次重大機遇。“湛江從漢代開始就是我們古代絲綢之路的始發港,我們將繼續大力推進海洋經濟,將臨港經濟做大、做好。”王中丙表示,今年上半年,預計國家會批准湛江兩個項目:一是進一步擴大湛江開放的海域,把開放海域擴大到東海島港區等,再進一步擴大到整個雷州半島。二是國家很快會批准湛江建設保稅物流中心,這將是湛江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第一個保稅物流中心。
  清遠:廣清城軌首期預計2016年底建成
  “從長遠來看,在珠三角周邊,能夠真正保住綠水青山,以後這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。”
  ——江凌
  清遠市市長江凌表示,在下一步發展中,清遠將進一步發揮區位和成本優勢,將清遠打造成維繫珠三角與內地的“橋頭堡”。要實現廣清一體化必須實現廣清交通的對接,包括在建高速公路儘快完成,建設廣清城軌等。江凌表示,從清遠市區到花都廣州北站的廣清城軌首期工程,目前已經全線開工,預計2016年底或2017年初建成運營。
  江凌說,下一步發展中,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確立生態底線意識。我們要從過去被動承接珠三角的產業轉移,轉向主動謀劃產業發展,按照生態底線思維,謀劃、培育、引進一些對生態環境損害小的產業項目。
  佛山:走出佛山路 為全國改革做探索
  “佛山很正視環境污染落後的現狀,因此在政府績效考核當中,把環境治理作為很重要的指標。這體現了我們的決心和信心。”
  ——劉悅倫
  佛山市市長劉悅倫表示,佛山一直走在改革前沿,隨著深化改革年的到來,佛山要進一步堅持改革,在擴大市場化、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,思考如何繼續爭取創新優勢。劉悅倫說,作為改革的先行者,佛山已經率先完成了大部制改革、簡政放權改革、投資體制改革、公建項目向民間資本放開、工商登記改革以及註冊資本認繳制等多方面的改革。
  在其他城市還停留在農村集體土地怎麼流轉、確權的階段時,佛山已經做完了集體土地流轉、確權的工作,將集體土地拿出來公平交易、同價同權。“有一些改革我們應該走在前面,走出我們自己的路子,為全國的改革做探索。”劉悅倫說。
  東莞:東莞跟廣州深圳預留了地鐵接口
  “我一直有個觀點,當深圳、廣州的產業要擴張的時候,東莞是最佳選擇,主要就是因為同城化。”
  ——袁寶成
  東莞市市長袁寶成透露,今年,東莞將力爭在項目投資建設審批體制、商事登記後續監管等幾方面尋找著力點和突破口,繼續深化改革。袁寶成說,項目投資建設審批體制改革後,一般企業投資項目立項設計、施工許可到竣工驗收全流程的政府審批時間,將從原來的260個工作日優化至60個工作日,實際用時從18個月優化至7個多月。屆時,東莞將成為國內項目審批時間最短的城市之一。
  袁寶成表示,東莞跟深圳、廣州的地鐵規劃都預留了接口,高速鐵路都通了,高速公路也通了,未來和廣州合作的空間會越來越廣。
  江門:大廣海灣經濟區為發展鼓足後勁
  “青山綠水、藍天白雲是江門的城市品牌,也是環境底線,不能逾越。”
  ——龐國梅
  江門始終堅持城鎮化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。江門市市長龐國梅表示,江門的發展後勁很足,而“青山綠水、藍天白雲”是江門的城市品牌,也是江門的環境底線。她透露,去年全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投入3億元,為近年來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,在全國率先推行了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。
  去年,一大批項目落戶江門,包括南車、海信和康師傅等,為江門的發展提供後勁。而大廣海灣經濟區發展總體規劃獲省通過,成為全省規劃面積最大的經濟區,為江門日後的發展打造了一個優質大平臺。  (原標題:六市長列清單暢談深化改革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xkglcuvvfnxmj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